首页 旅游动态 新业态                 登陆
旅游动态 目的地 在线旅游 航空 酒店 旅行社 景区 新业态 智库专栏 科技 节会 乡村 评论 招商投资 专访

 

首页 > 资讯频道 > 评论 > 正文
 

专家谈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问题

2016-10-16 10:32:08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    阅读:  字号: T   T
 

 

□中国旅游报记者左登基邢丽涛

  10月11日,国家旅游局在京召开中国旅游智库咨询会,就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建议。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形势?如何科学分析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何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此,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或各自企业的实际,谈认识、讲问题、提建议,为行业把脉,为发展建言,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研判形势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各种新产品、新业态、新要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也在不断激荡、争鸣、廓清。其中,首要问题是科学研判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形”与“势”。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旅游智库主任委员魏礼群认为,当前,我国大众旅游方兴未艾,高端旅游蓄势待发,全域旅游发展正凝聚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共识,社会各界参与旅游业的热情高涨,旅游对投资、消费、进出口拉动效应明显,旅游创业创新发展局面良好,各种旅游新要素、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旅游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改革开放迈出崭新步伐,旅游业发展正当其时。

  在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旅游智库副主任委员李景田看来,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整体形势“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毫不为过。”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从经济建设边缘向主战场的转变,旅游对经济的贡献已经‘十分天下有其一’了。”

  对此,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旅游智库副主任委员魏建国表示赞同。他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转型升级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自然生态、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软环境”和“硬环境”相对完善,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正面临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中国旅游智库委员张学武认为,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变化多、成绩优、趋势好,国资委整合组建中国旅游集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旅游业放在重要位置、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信心和坚强决心。“十三五”时期,中国旅游集团将抓住中国旅游业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争做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执行者、中国旅游服务质量品牌的创建者和中国人全球旅游体系的服务者。

  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全国旅游行业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实践,旅游发展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发展格局,成果来之不易。旅游业发展正在迎来方兴未艾的大众旅游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进入了更大的黄金发展期。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找准症结、廓清认识,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与会专家直言不讳、直面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魏礼群指出,我国旅游业面临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制度安排和体制不顺等三大突出问题,亟须补足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人文旅游内涵、产品开发体系、优秀人才培养等四大短板,旅游业对经济社会贡献率、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和世界格局的影响、旅游服务贸易情况等重大理论问题仍需加强研究。

  李景田直言,“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大众旅游时代刚刚开启,人均出游率仅为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大多数人的旅游需求还是以观光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想方设法满足这些人的需求,把他们服务好。在满足多数人基本旅游需求的同时,努力开发有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历史底蕴、有特点的旅游产品,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魏建国认为,目前,我国旅游发展最短缺的是理念,全域旅游发展亟须好的理念,要摸清百姓的要求和希望;亟须好的体制机制,增强旅游综合协调职能,发挥好旅游管理、服务、投融资促进等方面的功能;亟须好的发展战略,站在全球视野上推进旅游外交,使旅游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和国际外交的重要实力;亟须好的实践模式,通过改革试验、先行示范等方式,在红色旅游、旅游扶贫等方面加快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

  张学武认为,在我国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匹配、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和产业发展之间仍存在诸多不适、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善等。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旅游智库委员陈丽华说,中国旅游业正在从景区景点旅游为主的传统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理念为代表的现代旅游模式转变,亟须从观念、模式、产业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管理要素、结构要素和发展体系要和全域旅游相匹配。“然而,不少地方存在对门票经济严重依赖、对全域旅游认识不清、旅游开发中存在重复性建设和破坏生态系统等现象,旅游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仍很艰巨。”

  石培华说,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矛盾凸显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旅游供给跟不上快速增长的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假日制度安排跟不上人民群众需要,时间有效供给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不上全域旅游发展需要,迫切需要继续大力推进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建设工程;旅游人才教育培训跟不上旅游业转型升级需要;旅游理论研究和旅游统计跟不上旅游业创新发展需要,理论滞后于实践,存在‘两张皮’等情况。”

  建言献策

  针对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专家学者相互启发、共同建言,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提供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魏礼群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全方位保障、全区域发展、全链条融合、全社会视角,对全域旅游战略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保障体系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再创新,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夯实旅游各个要素,提升旅游功能价值;旅游外交要服务外交工作大局,旅游扶贫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旅游开发要尊重群众自愿选择与接受能力,旅游发展要尊重发展规律。

  李景田更加关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他说,我国很多地区有较好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民族地区,自然景观优美、山水人文各具魅力、古村落古民居较多、民俗文化浓郁、民风淳朴善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缺乏旅游投资和旅游人才以及交通受限等原因,旅游业发展还有巨大潜力。未来,民族地区将成为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中国旅游智库副主任委员张景安认为,未来应重点发展红色旅游、科技旅游、文化旅游,深入推进“旅游+”。“就红色旅游而言,应做好对红色资源的抢救工作,与相关部门一道,实现红色故事情景再现,让游客在休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把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就科技旅游而言,要开发好科技产品;就文化旅游而言,在各大景区的实景演出中,要把民族文化凝聚起来,把人才带到旅游中去。”

  中国旅游协会会长、中国旅游智库委员段强建议,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全域旅游发展,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理顺各级党政和旅游主管部门管理的体制机制,提出适合旅游新业态发展的管理办法,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律、资源开发实际的研究,加快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发挥好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旅游企业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全域旅游是全时空、全产业链、涉及全社会的事,要跳出旅游圈,形成各行各业共同关注全域旅游的浓厚氛围。”山东省旅游局原局长、中国旅游智库委员于冲建议,在实践中实现全域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在行业以外实现“纳入规划、提上议程”,即按照“宜居宜游”理念,把全域旅游纳入城乡发展规划;按照消费引擎的定位,把全域旅游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国民素质、树立国家形象,将全域旅游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按照先行产业的目标定位,将全域旅游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张学武建议,相关部门未来要做好规划引领,重点做好对新产业的扶持。“如房车等新兴业态,尽管国家旅游局已经开展了相关行动,出台了相关文件,但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因为旅游新产品市场依然需要进一步丰富。”

  石培华建议,尽快召开中央旅游工作会议,系统谋划旅游业改革开放创新,通过旅游综合改革,探索服务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将全域旅游作为全面改善游客、当地居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大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城乡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加强旅游集散、停车场、标识引导体系等相关设施服务建设,大力推进风景道、自驾车服务体系等配套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解决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衔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资金整合使用和监督考核等问题。

 

 
 
上一篇:别把旅游目的地“免签”当成“说走就走的旅行”
下一篇:仅有24名游客被“拉黑”如何以儆效尤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平分秋色
平分秋色
携热爱出发,景田和《17号音乐仓库》逆风翻盘
携热爱出发,景田和《17号
《钢铁意志》掀起包场观影热潮  为新时代“钢铁战士”照亮前行路
《钢铁意志》掀起包场观影
速8酒店:丝绸之路上的免费住行
速8酒店:丝绸之路上的免费
 
 
栏目热门

 

 

旅游产业融合与智库服务平台
做行业产业链最优质的服务商
 
联系 | 合作
QQ:750989726
邮箱:lvyousd@163.com
服务信息 读者服务 大众旅游
旅游动态 招商投资 舆情 航空
智库专栏 权威发布 乡村 酒店
在线旅游 旅行社 评论 景区
微信头条 目的地 活动 节会
企业动态 新业态 科技 专访
登陆
注册
投稿
新闻线索
咨询建议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声明
工作机会

 

大众旅游网  | QQ:750989726 邮箱:lvyousd@163.com    Powered by Empir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