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动态 新业态                 登陆
旅游动态 目的地 在线旅游 航空 酒店 旅行社 景区 新业态 智库专栏 科技 节会 乡村 评论 招商投资 专访

 

首页 > 资讯频道 > 旅游动态 > 正文
 

《人民日报》点赞西海岸成为青岛“活力新区”

2017-06-14 11:02:3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阅读:  字号: T   T
 

  《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2日13版刊发文章《西海岸成为青岛“活力新区”》,点赞青岛西海岸新区迅速发展,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年前,这里还是国务院进行区划调整的“新生”之地,青岛西海岸新区也只是刚刚“登记”的名字;三年后,这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1亿元,在国家级新区中稳居前三强,正在努力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青岛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三年,这里改革创新风云激荡,35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30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市试点,15项改革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新经验。

  三年,这里1000多个项目入驻,总投资万亿元,到账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量超过省内15个地市,GDP和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三年,这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土地供应和开工在建工程建设总面积占青岛市半壁江山,12个特色小镇一镇一特色、一镇一景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第一年全面播种,第二年次第开花、全面发力,第三年纵深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实新战略、践行新理念、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展现出一个国家级新区的崭新样本。

  改革创新,打造“动力源”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书写的崭新样本中,改革是最核心的“线索”,创新是最精彩的“篇章”。

  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说,“新区的特质是‘新’、动力是‘试’,先行先试是新区最大优势、最大动力。按部就班不可能开辟新局,循规蹈矩换不来发展新貌。新区的发展必须要靠改革和创新来突破。”

  三年时间,青岛西海岸新区高举先行先试大旗,一项项具有突破精神和创新底色的改革举措横空出世,为新区发展打造了强劲的“动力源”。

  针对现有土地单一性质用地管理与目前复合性产业发展现状的矛盾,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一地多用”,使土地的灵活集约高效利用成为可能。

  新区在全国首推规划“审批制变公告制”,实行“证图分离、先证后图、图纸后置”,企业跑规划手续的时间节省3—6个月。

  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实行市场准入“多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让投资更加便利,市场主体从6万户增加到18万户。

  作为全国第一个由县级市和国家级开发区整合而成的行政区域,政府自身职能如何转换?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立起“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镇街强治理”的全新体制机制。新区是“组委会”,主要任务是大统筹、大服务;功能区是“主力军”,赋予审批权、人事权、财政权,致力于大开发、大发展;镇街是“啦啦队”,全面剥离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强化大保障、大治理。

  全新权责边界的界定,一改过去全民招商式的人海战术,在强化专业性的前提下,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功能区累计开发区域50平方公里,实施基础设施配套100平方公里,新引进建设项目数量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

  新区建立了全新的激励机制,在让“有为”者“有位”的同时,让无为者“退位”。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容错免责”的制度,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不再是优秀企业的专利,也成了政府行政的文化。

  产业发展,实现“加速度”

  和中国许多地区一样,在世纪之交,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重工业化”阶段。面对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现实,新区在成立之初,就率先拉开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大幕。

  “调整经济结构,就像是‘给飞行中的飞机换发动机’”,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奉利说,“‘旧引擎’不能停转,否则将会失速;‘新引擎’必须快速提供新动力,否则很难飞得远。”

  为此,青岛西海岸新区确定了全新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化“旧引擎”——全力改造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等六大支柱产业;构建“新引擎”——大力发展海洋生物、通用航空等十大新兴产业,倾力培育影视文化、军民融合等六大特色产业。这一被称为“616”的全新产业体系架构,为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勾画了明晰的“路线图”。

  双星轮胎全球第一个商用车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与传统的轮胎车间已经是“天壤之别”。明亮整洁的工作现场,有条不紊的智能化生产线,偌大的车间只有几个工人在有序地忙碌。与过去相比,产品不良率大大降低,效率提升了3倍。双星成为中国轮胎行业少有的逆势上行企业。

  瞄准中国制造2025,青岛西海岸新区正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橡胶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均占青岛市的“半壁江山”;家电电子产业基地成为青岛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

  2016年,西海岸新区新增规上企业483家、占青岛全市的45%,总数近2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4%;三次产业比优化为2.2∶45.4∶52.4;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0.2%。

  致力于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又率先发力,全面启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软实力提升等十大工程,打造发展新引擎。

  项目是实实在在的经济,经济是实实在在的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新的增长点,就是培育新动能。如今,这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凝成共识。三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引进项目1000多个,总投资万亿元,其中万达东方影都、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等过百亿级项目达到27个,正加快建设;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增41个、达到193个。

  今年,新区将聚焦600个项目,突出“蓝高新”和“高大上”,力争实现200个重点项目签约注册、20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0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再现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效益。

  城市建设,展现“高颜值”

  受困于快速工业化之后新的“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快速集聚、品质下降,另一方面乡村人口和产业“空心化”,日益凋敝。而青岛西海岸新区却独辟蹊径,在诞生之初就确立了“主城区—城市组群—特色小镇”这一全新城市发展格局。

  三年,这里完成了城市品质的快速升级:投资100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造世界最美海湾;率先成立国家新区研究院,着力研究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城市发展方面的重大课题;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实行精细管理;实施文化引领战略,让文化流淌在城市街道、散发在城市天空、彰显在社会事业。

  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全天看美化,这里曾经“身在深闺无人识”,如今已是青岛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端午三天假期,西海岸新区接待各地游客59.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约4.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和21%。

  在青岛西海岸的城市格局中,12个特色小镇的打造可谓点睛之笔。智造小镇、蓝莓小镇、画艺小镇、丝路小镇、茶韵小镇……12个特色小镇“一镇一特色”“一镇一景观”;在功能上,则围绕旅游这一共同点,打破镇域区划界线,形成了乡村旅游的“项链”。

  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又创造性地全面开启了产业小镇开发建设。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空间布局理念,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产业小镇。首批规划了17个产业小镇,这些产业小镇将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多元功能复合共生为发展特点,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活力城市的新引擎。

  就在6月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又制定印发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小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精美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民生福祉改善等六大行动,吹响了新区新一轮发展的冲锋号。
 

 
 
上一篇:莱芜:立足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乐游莱芜”品牌系列产品及活动,释放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下一篇:济宁市建立文明旅游奖惩制度 不文明游客将被曝光
 
 
 
 
 
 
栏目最新
 
 
推荐资讯
平分秋色
平分秋色
携热爱出发,景田和《17号音乐仓库》逆风翻盘
携热爱出发,景田和《17号
《钢铁意志》掀起包场观影热潮  为新时代“钢铁战士”照亮前行路
《钢铁意志》掀起包场观影
速8酒店:丝绸之路上的免费住行
速8酒店:丝绸之路上的免费
 
 
栏目热门

 

 

旅游产业融合与智库服务平台
做行业产业链最优质的服务商
 
联系 | 合作
QQ:750989726
邮箱:lvyousd@163.com
服务信息 读者服务 大众旅游
旅游动态 招商投资 舆情 航空
智库专栏 权威发布 乡村 酒店
在线旅游 旅行社 评论 景区
微信头条 目的地 活动 节会
企业动态 新业态 科技 专访
登陆
注册
投稿
新闻线索
咨询建议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网站声明
工作机会

 

大众旅游网  | QQ:750989726 邮箱:lvyousd@163.com    Powered by Empir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