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国资委官方网站公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旅集团”)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国旅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重组完成后新的港中旅集团资产在1200亿元以上,中国旅游业三大央企公司也由国旅集团、港中旅集团、华侨城集团变更为新港中旅及华侨城集团。

央企间整合再获新进展
按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施“合并同类项”改革,即两家或多家合并以压缩央企数量,并实现强强联合。
从2014年以来,已有南北车、国家核电与中电投,中远与中海等央企先后合并,成为新的“中国神车”“中国神运”。此次国旅集团并入港中旅集团,也创下了国内旅游业的并购纪录。
国旅集团与港中旅集团的重组方案一经公布,引发了业内的关注,很多券商第一时间针对两大集团旗下未来的业绩走向公布了预测报告。国信证券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结合中国国旅今年2月23日的公告,港中旅和国旅两大央企集团层面的战略重组在预期之中。并且,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都是以旅游为主业的央企,二者战略重组将构成中国央企中最大的旅游集团,符合目前央企强强联合的趋势。
中银国际证券有关工作人员认为,随着港中旅和国旅的合并,中国最大旅游央企随之诞生,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有望提升。未来新港中旅有望凭借这一定位和优势,在海外旅游资产并购以及国内景区资产整合等领域加快布局。
国资委的批准虽然正式坐实上述消息,而对于两者在业务上的具体整合方案,以及相关的人事调整,目前并没有透露。两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也同时公告称,公司重组的实施尚需满足相关条件,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对此,国信证券有关工作人员认为,虽然本次重组目前仅限于两大集团层面,但考虑到二者业务的关联性,从中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层面的旅行社或免税业务不排除存有一定整合的可能。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表示,对于旅游产业格局来说,两大集团重组加强了国资的竞争力,同时也加强了其作为资源商的议价能力。国旅集团有其独具特色的免税业务,港中旅集团拥有景区、签证及酒店等业务,双方各有千秋,整合后更有利于专业化运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港中旅集团主导重组
从集团层面看,公开资料显示,港中旅集团创立于1928年,是一家以旅游为主业,实业投资(钢铁)、房地产、物流贸易为支柱产业的多元化经营企业集团,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53家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也是总部在香港的3家中央企业之一。截至2015年底,港中旅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2015年实现营收43.95亿港元,净利润13.53亿港元。
在旅行社业务板块,除香港中旅社以外,港中旅集团旗下还拥有108家内地旅行社和29家海外旅行社,同时拥有2013年起从上市公司香港中旅剥离出来的芒果网;景区业务上,除最早的目前占股51%的深圳世界之窗和深圳锦绣中华外,河南嵩山景区、宁夏沙坡头景区、河南鸡公山景区,以及珠海海泉湾、青岛海泉湾、咸阳海泉湾、北京海泉湾等也都属于旗下资产。
国旅集团则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与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免公司”)重组而成的央企集团,目前已形成旅行社、旅游零售和旅游综合项目投资开发三大主业。2015年,集团实现营收212.92亿元,同比增长6.80%,净利润15.06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中免公司的旅游零售业务贡献收入的41%,但贡献其利润的97%,占据利润的绝对主导。
而从上市公司层面看,港中旅集团目前拥有两家上市公司:香港中旅、华贸物流。其中,公司的旅游相关业务主要体现在香港中旅平台旗下。国旅集团主要拥有A股上市公司中国国旅这一平台。
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排名,排名前5的依次是携程旅游集团、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港中旅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和海航旅游集团,中国国旅集团排名第9。
按一般情况而言,谁在未来有优势,谁就来主导这次国资合并。从7月12日开盘情况来看,港中旅集团和国旅集团的股价均高开,港中旅集团涨幅超过7%,收盘价为2.46港元/股,国旅集团为45.93元/股,与昨日收盘持平。国旅集团当日市值442亿元,港中旅集团市值125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08亿元)。合并后港中旅集团的市值有着更多的可期待空间,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更强。
整合业务重构竞争力
然而,国旅集团并入港中旅集团之后,首先要面临整合难题、线上旅游企业的竞争以及产品的更新迭代。业内认为,后续的整合将会是以业务为单元的整合,比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同类项会进行合并,而为中国国旅带来最大利润贡献的免税业务因为具有特许经营权将会继续保留在上市公司资产中。
国信证券有关工作人员结合两大集团的业务构成分析认为,未来在旅行社业务上存在一定的整合可能。旅行社业务在港中旅和国旅的营业收入中都占有30%以上的水平,其他业务更多的是互补。如国旅集团的优势业务主要是免税店业务;港中旅集团的涉及业务则较为多样化,包括旅游、酒店、景区、地产、金融、钢铁、物流等方面。因此,两大集团旅行社板块业务的整合将成核心,包括未来旅行社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
劲旅网总裁、首席分析师魏长仁认为,与其他旅游企业相比,国旅集团在免税店业务方面虽然优势明显,但港中旅集团的业务综合,业务板块也较多,合并后的前景还要看两家如何整合自己的业务,怎样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
同时魏长仁认为,作为央企的港中旅集团和国旅集团,其竞争逻辑与其他企业不太一样,这类资源型企业重组目的在于盘活国有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尤其是通过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高企业效率,进而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应对竞争。
国信证券有关工作人员认为,本次战略重组后,国旅集团并入港中旅集团,上市公司中国国旅成为集团层面的二级子公司。而目前子公司层面在国企改革包括激励机制方面拥有相对更大的灵活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层面推行相关机制改革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旅游行业整合早已成为趋势,海航旅业与凯撒旅游、途牛旅游的整合,众信旅游收购华远国旅、竹园国旅、联姻携程等,都显示出中国旅游集团整合的趋势。从其他企业整合的速度和深度来看,国旅集团与港中旅集团的重组并未占据先机。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表示,整合后的新港中旅仍然面临危机,除了来自OTA(在线旅游机构)的强势竞争外,线下资源为主的民营旅游企业,包括跨界进来的海航旅业、万达等旅游集团,同为央企的华侨城集团,地方性国有旅游企业首旅集团、锦江集团等,都是其竞争对手。 |